永豐縣藤田鎮轄區面積96平方公里,轄2個社區、11個行政村,共計4.4萬群眾。
近年來,該鎮立足解決“村多、人多、事多”的社會治理短板,探索形成“一面紅旗亮使命、三治融合夯基礎、一站服務踐初心、四項機制激活力”的“1314”紅色治理工作法,努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社會治理的新樣板。
傳承紅色基因 一面紅旗亮使命
走進藤田鎮藤順社區便民值班室,網格員徐庭進正在利用村組微信群發送疫情防控相關提醒,同時收集匯總各類信息數據。類似這樣的微信群,徐庭進的手機里有10多個,范圍覆蓋轄區商戶、村組干部、志愿者等眾多群體。
該鎮高擎中國工農紅軍首屆軍運會舉辦地——“軍運會搖籃”這面紅旗,著力把服務群眾、造福群眾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以“網格員+黨員志愿者+平安志愿者”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??茖W劃分45個網格,實行聯片包村到戶,制定涵蓋網格黨建、社會穩定、服務代辦等35項內容的網事清單。將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在服務鏈上,網格員參與疫情防控、人居環境整治、文明城創建等重點工作,讓黨建引領效應看得見、摸得著,使群眾更直接感受到服務質量提升。
激發紅色動能 三治融合夯基礎
該鎮建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,以村為單位,常態化開展黨群說事、民情懇談、百姓議事等協商活動,形成“大事一起干、好壞大家評、事事有人管”的治理格局,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179起。
目前,全鎮13個村(居)實現“一村一律師”全覆蓋,通過組建“法律專家+調解能手+專技人才”的矛盾糾紛調處中心,運用“法治大講堂”“一村一法律顧問”“法律明白人”等載體開展普法宣傳、法律援助,形成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鄉村法治環境。
推進“四德工程”建設,積極宣傳“身邊好人”“見義勇為”等先進事跡,開展“好婆媳”“最美家庭”等系列評比活動,打造鄰里互助的融洽氛圍。該鎮通過念好“三治經”,最大限度筑牢社會治理的源頭防線。
筑牢紅色陣地 一站服務踐初心
“真沒想到你們效率這么高,這么快就幫我們化解了賠償糾紛。”近日,在成功解決了一起春耕備耕矛盾糾紛后,藤田鎮田心村村民吳某對工作人員感激地說。
該鎮發揮黨建引領的組織優勢,搭建以綜治中心、法律服務中心、矛盾調解中心的“三心合一”為支撐的“紅色陣地”,運用大整合、高共享、深應用統一的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,實現對各類民安、民生事件及時采集、實時監測、分流處置和跟蹤問效的工作格局,以“一站式”化解、“一條龍”辦理,實現“讓群眾只跑一地”。
該鎮綜治中心自投入使用以來,受理群眾各類訴求8212起,辦結8208起,化解矛盾糾紛65起。
深化紅色治理 四項機制提效能
推行科級領導干部每日接訪制。實行“誰接待、誰落實、誰包案、誰處理”的首接負責制,實現信訪問題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條龍調處、一攬子化解”;落實“排查化解”機制。
創新“排查走在預防前,預防走在調解前,調解走在激化前,處置問題走在上訪前”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,“網格員+志愿者”定期走訪了解群眾需求,第一時間實現群眾困難解決在一線、鄰里矛盾調解在一線;實行社會協同、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協調機制。
該鎮還組建網格員、“紅袖標”巡邏隊、專職巡防隊、平安志愿者四支隊伍,構建以社區為平臺、社會組織為載體、社工人才為支撐、社會志愿者為補充的“四社聯動”平安建設聯動格局。
通過上級評、群眾評實時對工作人員處置問題、解決訴求和服務群眾情況進行全過程量化考核,助推工作人員服務效能提升。
文/周靜、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吳廣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