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1日,在2022年度全市綜合考核總結表彰暨“揭榜破難題 爭當吉先鋒”行動啟動大會上,市發改委揭榜掛帥“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”,聚焦改革攻堅、項目建設中的難點,揭榜攻堅克難題,再次吹響了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的沖鋒號。
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,被稱為吉泰走廊的“升級版”。
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,依托吉泰走廊,沿昌吉贛高鐵、五百里贛江“一廊兩線”建設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。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和省政府工作報告中“推動吉安依托吉泰走廊打造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”赫然醒目。
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以吉安10%的國土面積,集聚了全市56%的電子信息企業數量和80%的產業總量,努力打造江西發展重要增長極,是符合吉安實際的清晰定位和務實之舉。
從“一條走廊”到“一廊兩線”,從市級戰略上升到省級戰略,以生態經濟帶引領全域發展,挺起江西“中部脊梁”,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的關鍵詞,水、生態、經濟,猶如發展的密碼,正在激活這條沿著贛江的“生態流量”成為“經濟流量”。
從水說起。千里贛江,江西五河之首,流經吉安市8個縣(市、區),境內河長264公里,約占贛江全長的三分之一。吉安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100%,全市國考和省考斷面水質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一。隨著贛粵運河作為國家工程進入規劃之列,并與規劃中的浙贛運河、京杭大運河聯通將形成南北大運河,吉安迎來了水運時代。
格局決定思維,思維決定行動。搶抓機遇,提前謀劃,善于布局,我市出臺了《加快推進吉安市水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》,提前實施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。如今,吉州區丹砂渡旅游客運碼頭、石溪頭貨運碼頭、泰和縣沿溪貨運碼頭、新干城北貨運碼頭、河西綜合碼頭已投入運營。
水運,給了吉安發展更多想象空間的同時,堅實的產業基礎提供吉安從夢想照進現實的肥沃土壤。
數字見證發展。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,吉安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,GDP年均增長8.8%、從1056.5億元增加到2525.6億元,財政總收入從143.3億元增加到349.2億元。
高質量發展道路,是吉安發展的光明之路、奮進之路。這些年,吉安錨定工業強市戰略,聚焦“1+4”工業,落實電子信息首位產業首位扶持,去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,達到2220億元;生物醫藥制造、先進裝備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綠色食品產業穩步增長;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“一號發展工程”,企業上云數突破3萬,獲評國家千兆城市……高質量發展路徑愈走愈清晰。
項目,是發展的強有力支撐。自去年以來,我市實施重大工業項目開工點將賽、擂臺賽“雙賽制”,賽馬比拼激發全市上下大干工業、強攻項目的熱情。去年,全市新簽約“5020”項目57個,比上年增加26個,其中百億項目10個。發展的腳步不停歇,比拼的姿態不懈怠,大項目頂天立地,小項目鋪天蓋地的招商態勢助推吉安產業發展加速形成“生態雨林”。
起步就沖刺,奮力開新局。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新春伊始,省市縣三級重大項目協同聯動開工暨2023年“項目大會戰”動員大會召開,隨后,我市召開2023年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動員大會,發出了吉安新年“項目大會戰”的“沖鋒令”。當天,全市128個項目參加協同聯動開工。
廬陵大地,處處萌動著發展的生機,處處可見拼搏的身影:圓滿承辦全省旅發大會,建成后河·夢回廬陵、吉州窯、云天麓谷等一批景區,為破解江西旅游“山強水弱、鄉強城弱、日強夜弱”短板提供經驗;高鐵新區總部大樓、科創中心、購物廣場、五星級酒店拔地而起;井岡山經開區獲評全省產業集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示范區、全省數字經濟集聚區……
踏上發展新征程,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,升騰起吉安綠色發展的新希望,激蕩起吉安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。
文/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羅仁瑾